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國本Life】謝謝台電還給我們一個可以任意奔跑.自由創作.熱情翻滾.不怕觸電的草地生活。


【國本紅藜】001紅藜生產的故事



國本農場001號紅藜
乙未年冬種,丙申年春收。

1.紅藜:可和米飯一起煮,份量依個人喜好調整,三杯米配半杯紅藜煮起來的顏色最漂亮紅藜因為在農場的內埕日曬,所以會有些微量的灰塵,記得要先清洗。如果有好手藝,也可放入肉粽,麵包或水餃裡唷!


2.紅藜茶
 1)清洗紅藜茶。因為是在內埕日曬,會有微量的灰塵。
  2)3000CC水量可配半包紅藜茶包。
3)沸水置入紅藜茶包煮15分鐘(如果不放茶包也可以,煮完再過濾)
  4)熄火加入枸杞大約10粒)悶10分鐘
5)冰起來更好喝!
PS.紅藜具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二天內要喝完喔!

3.紅藜雞湯(半大約3000CC水量。)~特別推薦
1)清洗紅藜茶。
  2)沸水置入紅藜茶包(不放茶包也可,煮完再過濾)及幾片生薑煮15分鐘
3)將川燙後的雞肉放進湯裡墩煮30分鐘雞湯。
  4)最後加入枸杞(大約10粒枸杞。)
5)因為紅藜具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二天內要吃完喔!

【故事分享】謝謝參與環境教育課程夥伴的活動分享

謝謝台東林區管理處主辦的
台東森林、人文與社區生態遊學

雖然活動快結束一個月了
但閱讀各位夥伴傳來的分享文章
心裡仍然會有幾分的悸動
有太多感受 
無法用三言兩語來形容
謝謝明彥大哥、陳真、李處長、蕙卉、清蘭姐、淑清、國政哥、唐蓉、青青和殷老師。
也謝謝各位夥伴,
因著活動為自己的永續生活開了一扇門,
也為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開啟了許多扇窗,
日後請繼續和我們分享您在自己土地上努力的酸甜苦辣唷!
我們是一輩子夥伴 
加油!!!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故事分享】台東體驗兩日心得 文‧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李明晃

兩日的體驗下來,無論是導覽解說的時間尺度,或是藉由地質與遺址所呈現或勾勒出的空間藍圖,所接觸到吸收到的面向都是深且廣的,對第一次到台東的我而言,這樣的體驗模式是很完整的,試想,目前藉由新聞露出的有關於台東的種種,似乎較容易讓民眾把台東想像成熱氣球天堂吧。都市生活忙碌,藉由台東的都市密度與街道尺度可以在第一時間感受到舒暢與放鬆,在這樣的氛圍下是打開心房去體驗去感知的重要前提。人在放鬆的情境下,時間變慢了,思慮也從飛快而前進的脈動轉為向內心的;內省式的模式,這是台東給予人們的第一個珍貴禮物。

過程中所體驗的人文,歷史,考古與地質環境,都藉由主辦單位的安排下,從知識層面中增加了情感與關懷,我非常認同這樣的分享方式,當土地的使用者心中有了對於環境的愛與認同,資源往往會被珍惜並以守護者的角度去運用,也許這是永續發展的必備前提。我想每一個來到台東的旅客都會在這裡找到自己與土地連結的因子,對於我而言,民俗植物的香氣似乎又開啟我的某處基因,一種很遙遠的記憶。台東可以做為這樣的種子,讓都市裡接觸不到土壤的人們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這樣的課程值得讓企業員工;國土規劃等公部門職員,甚或是來自都市的年輕學子去體驗,去找回自己的生命價值觀。

【故事分享】臺東森林、人文與社區生態遊學心得 文.唐 蓉


作為一個大陸前來的交換生,很榮幸自己能有機會來參加這樣一個有趣且富有意義的活動,在此之前的旅行大都流連於寶島的自然美景,因而這次的生態遊帶給了我很多不同的體驗與收穫:與人的交心的相處、好學求知的生活態度、對大自然的真摯的熱愛……這些都是我在臺灣的最美好的遇見。

我們的第一站是國本農場,德哥為我們介紹了這座別具風格的三合院建築,建築是最能體現並延續文化的載體,因而從這座建築中我們可以追溯不同時代的印記;在國本最讓我心喜的是坐在大樹下和同伴們喝茶暢聊,涼風習習,一副人間靜好的樣子讓人留戀不已。之後的行程是去瞭解卑南文化,在這個過程有認識到卑南的石板棺和卑南族人的生活習性,雖然在大陸有去過許多博物館,但是石板棺還是第一次瞭解,能獲得新知在我看來也是旅行的意義所在。這期間有一件特別感動的事情,我因為頭一天未休息好加上天氣炎熱,當時身體有些不適,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現我的情況並且為我搬凳子,而美花姐也為我端來茶水,之後一直詢問關心我的身體情況,那時心裏是滿滿的感激,而這種感動從未停止過。

中午來到達魯瑪克部落享用了一頓豐盛的風味餐,在此之前的旅行我從未去過原住民部落,因而這次的旅行成為我在臺灣之行中最獨特的回憶。很感謝主人為我們精心準備的午餐,還很細心用新鮮花朵去裝點餐桌,房子裏的物件大都來源於自然,這讓我真正有一種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之感。餐後我們前往達魯瑪克文化館和頭目家中,他們很熱情的把自己手工製作的食品給我們品嘗,後來得知頭目夫人與我同姓很是欣喜,臨走時和一大家子合照,內心很喜歡並享受這樣淳樸的感情,之後老師帶我們去認識很多民俗植物,對於喜歡植物的我來說認識它們是件很愉快的事情,而原住民取材自然、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同樣給我很大的感觸。


第二天是前往富源和利吉社區學習參觀臺東的地形地質,這一路由資深的姜國彰老師帶領解說,雖然姜老師年事已高,但卻很有精神,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提出的問題,不論難易他都會很耐心的做出解答,我很欽佩老師這種認真敬業的態度;雖然我並不屬於地理學這個專業,但是姜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也讓我學習認識到了很多種類的岩石與地質成因,我很開心自己能去學習瞭解不同領域與層面的知識,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視野的重要性,不僅是做學術,對待生活也更應如此,因此我在努力做出更多的嘗試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下午來到的是知本自然教育中心,這是一個像童話王國的地方,我們突然像變成了一群大孩子一般在這裏上課學知識,這裏面有很多臺灣獨有的植物,只可惜時間關係我們沒能一一去認識它們,自己親手移植小樹苗的活動充滿了樂趣,而移植小樹苗的過程也讓我真正感受到了植物生命的脆弱與可貴,而我也從中領會到大自然有多少植物需要我們去呵護與疼愛。活動最後由每一個同伴分享自己這兩日遊學的感受,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其中有有建設性的意見,也有不盡言說的感動,而我由衷的高興自己能參加一個這樣有意義的活動,為我在臺灣的130天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兩天想感謝的人很多:謝謝美花姐對我們細緻入微的照顧,因為她我才能再次看到兒時記憶中的滿天繁星,也第一次體會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美好,謝謝她幫我編好看的麻花辮,謝謝她為我寄送落下的眼鏡和為我們準備的小禮物,這一切都讓我覺得人世間真的是有天使的存在;還要感謝的是德哥,一路上他都不辭辛苦的為我們做解說,他是一個很幽默睿智的人,和這樣的前輩一起遊學收穫了很多知識,謝謝他一路上對我和青青的照顧,也很謝謝他用相機記下那麼多美麗的笑容;最後謝謝這次有緣相識的每一位同行者和這次活動的工作人員,有了你們才有了這樣一次完美的旅行。

臨走時在國本的院落看著夕陽西下,喝著剛煮好的溫熱的咖啡,和美花姐、德哥一起聊生活、話桑麻,雖然只是短暫的兩天,但卻都是讓人滿心歡喜的經歷,我想這不是結束,因為我已經戀上了這片土地。

【故事分享】台 東 感 悟 文.楊柳青青





我是一位來自大陸的姑娘,有幸來到臺灣交換學習。寫這篇感悟的時候我已經回到大陸,甚是想念在臺灣這最後一場旅行中遇到的所有的你們,尤其是那麼熱情美好的美花姐姐。今天是7.12,距離上次在台東參加的《森林人文與社區生態遊學》已經過去半個月之久。回到大陸之後一直在忙碌些雜七雜八的事情,返校,回家故沒能好好靜下心來坐在電腦前記錄這段奇妙的經歷,分享給大家。現在終於有時間來好好做這件事了,便迫不及待的著手寫起來。
沒有太多的人生經歷,也沒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一路理科生直到現在,習慣了用最簡單直接的文字來記錄生活和表達情感,對生活中的一切並不是很敏感,也不是一個太容易被感動的人,然而台東此行,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什麼是越簡單越快樂。習慣了快節奏但人情味淡薄的都市生活的我,來到台東,和來自不同地方從事不同職業有著不同背景的大家聚集在一起,從最開始的陌生不自然不願講話到後來的真摯溝通和交心,真的很難得。慢慢放下所有的戒備心去感受大自然,去體會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親近之愛。
我最欽佩和感動之處是為數不多的舉辦者能夠把一個活動舉辦的這麼有聲有色,講永續,講生態,講發展,如若有更多的人可以不計利益只為夢想地自願投入到此行列中,為改善環境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行動,我想與我們呼吸相關的環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我自身是做旅遊地理的研究所學生,感受到此次活動中最專業的地方就是請來了許多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為我們講解和分享,極大地不同於傳統旅遊中的吃吃喝喝拍拍照,真正做到了遊學這兩個字。不想去像寫攻略一樣把走過的每一段路都記流水帳,因為生態遊學手冊上面寫的活動流程真的既全面又清楚,我覺得自己也沒辦法寫得比它更好啦。只想寫那些觸動我靈魂深處的東西借文字來告訴大家我這兩天裡最真實的感受。

卑南文化中的拔牙風俗,初見,震驚。這種習俗是他們的成人禮。還好,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並不需要,只需開開心心辦個Party慶祝我們成人就好啦!      作為一枚純正的小吃貨,原住民的風味餐自是我最為懷念的。在大家的鼓動下,嘗試了這輩子的第一次、唯一一次、估計也是最後一次的檳榔(號稱為原住民的口香糖),吃完之後,臉色漲紅,心跳加快,喉嚨緊鎖,強烈的異物感~真的想不通,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那麼愛吃並且那麼享受的感覺呢。 ansi-language:EN-US; mso-fareast-language:ZH-TW;mso-bidi-language:AR-SA'>”這兩個字。不想去像寫攻略一樣把走過的每一段路都記流水帳,因為生態遊學手冊上面寫的活動流程真的既全面又清楚,我覺得自己也沒辦法寫得比它更好啦。只想寫那些觸動我靈魂深處的東西借文字來告訴大家我這兩天裡最真實的感受。

風景美不勝收,站在那裡10幾分鐘根本沒動過,深深沉醉其中。更知相機無法帶走它的美,便想著,我要用眼睛、用心靈看得久一些,再久一些。我記得,我來過,希望你們也可以記得我喔~感恩!

【故事分享】在部落遇見最內心深處的感動/謝蕙卉


這次的活動我都非常的喜歡, 但是如果只能用幾百個字來形容我內心的想法,我想分享一下在達魯瑪克的感動。

其實文賓老師在大南國小講解木雕的故事時,說到頭目在史前文化館看著他,卻不能帶回部落時,我已經偷偷留下眼淚。在很多時空背景下,做了一下違背自己信仰的決定,那是多麼的痛心的。很多事情不能再重來,所以不管是作為環境教育人員或是愛著這片土地的一份子,我們每一個決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後來參觀頭目的家,看到了很多屬於族人的驕傲事跡,看到了一個民族的特別,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進來坐坐的,我是如此的幸運。從文賓老師口中聽到頭目為了族人在外打拼多年,如果沒有日本人跟國民政府,他原本應該是貴族的,被拔除權利後,依舊維護著部落,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在用紋手貼紙體驗時,後來又聽了紋手的婦女一輩子掩飾著這家族給的榮耀,心裡又一陣酸。人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使得很多屬於各族群的特殊文化逐漸消失。我從頭目夫人的手中感受到那份的祝福及榮耀,是會讓我覺得驕傲並與友人分享的!最後我讓印度的指甲花顏料,在金門為了魯凱而生,在我的手上畫上圖騰,為達魯瑪克及那些遮掩手紋一輩子的婦女們致敬,是我對這項文化的認同。

【故事分享】寶寶心口甜,我一定要說 文‧周明彥

   寶寶心口甜,我一定要說  周明彥       
    

    課程結束被與我們共聚兩天的中巴順利載送到火車站搭上火車,肚子雖然不很餓但是仍存著感激與好奇使然,很小心的展開月桃葉包裹的阿拜來品嚐,很道地又很好吃的原民風味-阿拜;從手上吃的阿拜,逐一回想從頭一次(雖然這個名字我已經在今年以前與她同名字的另一位護理師共事兩年)名字很熟但是人完全不熟的美花用電話用mailLINE聯繫,來敲定我能順利的參加又有舒適的下榻處感覺這過程是這麼的有效率與被看重,雖然完全不認識但是美花依然很有耐心與溫婉的說明活動流程與注意事項,她不是省話姊但是句句都很到位,協會有她當窗口實在是福氣嘞。

    話說另一位心口甜的大寶寶聲音宏亮精神體力不輸年輕人的姜國彰老師,這樣敬業又專業的解說員,還是頭一回遇見,他的敬業從解說的前一天就先到溪谷底現場砍草或是佈置道具在現場(放一顆要解說的石頭在石頭上),準備數十張A4大小的彩色複貝像片,毫不保留的傾囊相受(非常感謝姜老師說只要mail給他註明要索取他的精心照片與資料即可免費收到嘞),知無不言,言而有料(當然,在這個領域他已經裝備了19年囉)真是道地的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他的認真與執著也激發我要去探勘台灣其餘的伍座地質國家公園,也許有人會質疑這麼專業的地質知識若是單槍匹馬去要看啥?但是拜網路之賜,我從複習姜老師的文章講義逐一去搜尋照片與相關網頁,也是夠我加加減減底去看熱鬧抑或是看些門道囉。以上特地專文這兩位大小寶寶他們的心口甜,我看見純然出發於--只因愛。


【故事分享】與卑南文化公園的第一次接觸 文.陳真





【故事分享】永生難忘的台東研習之旅 文.林清蘭



親愛的夥伴大家好, 有些話我不得不說,記得要外出前幾天,我一直問芳娥,我們為什麼要來報名到,開車要四個多小時的台東來上課呢?我一直重複的問自己這個問題,(心想哪有人安排課程是早上720集合,結束是下午430下課的,這擺明一定要前一天去,回家肯定是三更半夜的行程) ,雖然是這樣想,但報名了還是要去的,於是我,芳娥,秀如三人就在29號下午兩點用旅遊的心情出發囉,告訴你這是我自88年加入社區來,所參加無數的研習課程中,第一次感覺非常棒的課程,全部戶外實際實物教學,又碰到一群非常好學的同學,我的感覺是非常的熱,但是沒有聽到任何一個同學喊累, 我由衷的感佩這群認真的孩子,當然我更感謝台東永續協會的用心安排課程,感謝阿德弟弟,美花妹妹全程的陪伴及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些課程我都好喜歡喔,安排的講師也都超棒的,這時候的我心想,好幸運我有來參加,這二天的種種一切我都覺得好感動好感恩,二天的相處與同學建立了良好的回憶,現在想起來真的好感動喔(溪邊下水的@事,感謝阿德弟弟,突破了我的心裡障礙,這也會是我永生難忘的一見事啊),二天研習課程結束事,我心裏好不捨,我想我愛上台東愛上你們了,心中的感動真的不是三言兩語能詮釋出的,謝謝台東的你們,謝謝我親愛的同學們,祝福你們平安快樂

【故事分享】永續就在等閒中變化 文 .殷建中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却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註1),納蘭性德這首詞的主意,乃在以男女間的愛情為喻,闡述交友之道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然永續之精神內涵不也是始終如一,生死不渝。但永續也並非永遠不變,期間的變是在等閒中,不知不覺的消逝與默化。就像「成功弧每年以82mm的速度向西北推移」(註2),等閒幾十萬年間將變却了地形地貌,使綠島和台東連接在一起,臺東平原也將隆起為台地。在大跨距的時空中,永續也將成為沒意義的短暫了。

等閒的十幾年前,民國92年寫了一篇「鯉魚山傳說」參加台東縣政府文化局主辦「台東的故事」徵文比賽(註3),僥倖入選。然而真實鯉魚山的形成,並非我傳說故事中,述說的山貓與鯉魚的打鬥場景,或是原、漢兩族群間合作共存的文化衝擊與交流。這次「行走台東、享受鄉土」遊學活動課程中,姜國彰老師講授的「臺灣島嶼的形成,東臺灣地形與地質」,解開了鯉魚山形成之謎。「卑南山礫岩」和「鯉魚山」原為淺海至陸的沈積物,近四十多萬年來「成功弧」向西北的碰撞,其南端的綠島順時針旋轉向西推擠,把這套沈積物推移十餘公里,大部分成為卑南山向斜台地,推移邊緣的沈積物則連帶拖曳成為背斜的小丘-鯉魚山,所以它是臺東市大地變動的最新產品。」(註4)因此說明了人文活動與真實科學的互動與交融,應該能激發出臺東平原燦爛的生命火花與人文光彩。

  永續的另一意義,就是要「惜福」。能珍惜當前的人、地、事、物,才能永續的讓後人享有現在的一切美好。最後再引納蘭性德.一首浣溪沙,讓我們共同體會永續發展的精神。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沈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註1:清.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註2: 姜國彰.彙編「臺灣的地質史與臺東地質簡介」p24
註3:林永發.主編「台東的故事」台東縣政府發行,民92年12月出版。p119 林永發先生時任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註4: 姜國彰.彙編「臺灣的地質史與臺東地質簡介」p32-33

【故事分享】臺東森林、人文與社區生態遊學手札 文.張國政




利吉混同層-姜國彰
【地球科學】這個名詞一直以來,雖然就讀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資所半年以來,對此還是很陌生,在參與此次盛會,在姜老師的帶領解說下,他以一個退休教師的身份,退而不休的研究在地台東地質,讓人深深敬佩,為了讓學員深刻了解諸多理論知識,自制圖卡、現場踏察、與諸多學者請益,讓我們得已在短短四個小時中,了解利吉混同層、地層的結構、鱗片狀葉理造成的影響等;並於休息時刻與之分享更多寶貴的知識及允諾課後,再提供其珍貴教材,供其更深入了解。

史前人類的遷徙與遺址-公園解說員
台東其一的環境設施場所,在公園三位解說員,交替述說過往歷史,才知為何台東火車站週圍為何還如此荒涼,沒有市區火車站的繁華,但在空氣中靡漫著一股史前的氣息,為了保留過往的足跡,看到文化人的用心,著眼永續留存於人心中。

後山移民拓墾與國本歷史建築-黃正德
原本要失落的先民足跡,在台東永續發展協會總幹事黃正德先生的講古聲中,讓建物整個活了起來,植物、門窗、文物、地板、屋簷….等等,都是故事,最後在手作香包下,花姐代領大家留下一個紀念,留下餘香返至工作崗位。
達魯瑪克部落的社造夢-潘王文賓
台東唯一的魯凱族部落,但生命的動力在潘王文賓先生,透過敬天祖靈的儀式中,大伙走入部落用心經營的時光廊道中,看著部落文化,在街角巷弄中,為之著迷,部落環教的影子隨處可見,在隨後的風味餐中,與臺東林區管理處副長中閒聊中,他真得著力很深….

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知本自然教育中心
-副處長、育樂課長、知本自然教育中心環教師四名
課程只有二十來位的學員,但臺東林區管理處以對等的人數與之相伴,層級也是以一級主管之姿,全程陪伴,沒有官腔文化,在環教活動鯨魚床及蝴碟一生中,更可見知本自然教育中心環教師的用心巧思默契。

【故事分享】臺東森林、人文與社區生態遊學心得 文.張淑青


有別於一般研習坐在室內佔去大部份的光陰,這應當是德哥多年經驗的累積,活動未開始美花即成立群組正契合理念,六月中高雄的標竿工作坊有提議友種團隊亦不了了之!學習會忘記,但相處過的朋友們不會忘,尤其來自全台、金馬志同道合的夥伴,高雄那次人多無法認識,沒想到緣份讓我們可以在這緣續~
   
知天命之年的德哥,一句句道出心裡深處的想法!人該向自然學習,高雄那次認識了一位胡蝶姐姐,她有個學生在莫拉克風災一夕之間失去了20幾位親人!這還要說「人定勝天」?今天收到解說利吉惡地姜國彰老師的地質相關的資料很開心,他知道我們新竹將要開採礦產正在作環評主動提供,祈望有所助益!感恩~
      
 卑南遺址史前博物館的參訪與DIY,當下不得不佩服及感受到先人的智慧。         達魯瑪克族與國本農場行前先看相關資訊,只能說不需此行,食農教育、敬天惜物的精神頻頻分享,原日建築(閩客建築西部多)倒是頭一回見!尤其是想像著坐在國本農場草地上欣賞交響樂、正廳旁榻榻米上司茶聊天說地、拿著畫()筆盡情揮灑...或是擺滿一排排的啤酒罐或小米酒瓶!
       
說好我們一起去金門看慧卉的
和蘭嶼德哥教算時間”...對吧!

          ~滿心期待中~

【環境教育】參加學員分享感動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