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0423立法院公聽會 各界一致支持農村再生條例立法

立法院農村再生第二次公聽會23日上午於立法院舉行,由立法委員丁守中主持,邀請學者、專家及台南、彰化、新竹、宜蘭等地農村社區代表共同與會,就目前農村社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式、農村再生應如何讓農村社區自主規劃與推動等議題進行討論。與會15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農村再生很重要,沒有人會反對,尤其台南縣白河鎮林子內社區蕭瑞巧牧師、宜蘭冬山鄉大進社區張文仁理事長等幾位社區代表,具體提出社區在地願景之凝聚,及對農村再生之殷切期盼,台灣大學吳榮杰教授、謝志誠教授、台南縣長蘇煥智強調條例動機很好,立意良善,但在贊成農村再生的前提下,提出對土地活化之疑慮。
資料來源:http://www.swcb.gov.tw/class2.asp?ct=income&AutoID=2650

0418農村再生公聽說明會 台東鄉親一致支持農村再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四月十八日上午,在台東縣政府舉行農村再生公聽說明會,現場民眾發言踴躍且一致支持農村再生,期待立法院早日通過農村再生條例。公聽說明會共有68個社區533位民眾參加,將原先只能容納三百人的場地擠得水洩不通,場面相當熱烈。在地的廖國棟、林正二、黃健庭三位立法委員也親自與會關心,立法委員陳瑩服務處處長陳正旭也到場參加。為了讓民眾充分了解農村再生的精神內容,以及廣納民眾意見,說明會以「在地深耕,農村再生」先向民眾說明農村再生政策係以既有農村社區為基礎,以由下而上方式,有計畫進行軟硬體建設、建設富麗新農村,還給農村居民一個尊榮。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廖中勳,以及萬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蕭仁義也分別闡述社區發展的成果。上台發言的民眾認為農村再生政策確實可活絡農村,也有民眾希望農村再生能強化有機農業,維護農民健康及農村生態,希望推動過程應更謹慎等。水土保持局將彙整民眾建設性的意見供做農村再生條例修正的參考,使農村再生政策更貼近民意,符合民眾的期待。推動農村再生是「愛台十二項建設」施政主軸之一,也是與會人員的共同心聲,希望台東縣毎一個農村社區都要積極參加這項建設,讓台東成為人人稱羨的好所在。
http://www.swcb.gov.tw/class2.asp?ct=income&AutoID=2631
資料來源:臺東分局農村建設組0418新聞稿

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台東的農村有多破敗

這是這麼破敗,這些照片只是縮影,只是冰山一角,在山區的原住民部落還有更多~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農人除了務農之外,還能有什麼未來?

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執行祕書‧陽美花 2009.04.18

前些天,我在197縣道上騎車。
197縣道從池上平原由北往南展開,一路經過錦園、萬安安、富興、振興和電光等社區,這一路也可遇見客家、閩南、布農和阿美族人及其不同風貌的聚落風景。這是一條呈現台東多元文化族群樣貌的縣道,也是目前在網路上討論正夯的自行車路線。

我騎著車從筆直的道路到蜿蜒小徑爬上爬下,出發前的好奇與興奮,早已隨著在蹣跚腳踏發散的氣力中消失。這一段高高低低的路程,讓我的心臟難得用力收縮,身上的排汗衫也在不斷濕透與吸乾之間交錯著。雖然,在出發前早已聽說這是一條深具挑戰的單車路線,但我還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心裡嘀咕著這一趟路程彷彿要耗盡我所有氣力才能完成。儘管我總是要越過一座座山頭才能看見小時候的7-11,但這條縣道並非如深山老林,這裡一點也不荒瘠,仍住著一些眷戀這片土地的人家,還有一些不可數的小狗和雞隻。

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太多是務農人家,他們悉心照料的一片片稻田與一排排整齊比人高的黃瓜作物,似乎也為這片少有人跡的土地帶來生機。今天看見有不少「做食人」在田間裡工作,他們有時低頭彎腰拔草,有時抬頭遙望遠方的姿態,似乎隱藏著一種「做食人」的宿命,卻也強烈發散出一股這片田地好似他的親人一樣,雖然工作辛苦但他歡喜甘願做。然而,如此狀態雖足以反襯都市人們生活的庸碌,但我仍是無法想像這些被群山環繞的「做食人」除了務農之外,還能有什麼未來?還能有什麼未來?

經過多少年的風吹雨打,「做食人」備嘗辛酸與無奈的務農經驗,才鍛鍊出對炙熱太陽和冷颼天氣的抵抗力。做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況且「做食人」若配合政府訂定的休耕政策,即可不用費力就可獲得42,000元的補助,辛苦耕耘才回收不到30,000萬的費用,那麼「做食人」為何還要繼續做食呢?他們透過原初勞動換取些微金錢養家活口,也真切盼望土地可以繼續活著。事實上,他們也養活了生長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們。然而,現在在任何有價值的土地上,我們看見,當外來資本家以發展為名的需求擴張時,往往就會出現對土地的反叛,開始失去對待土地應有的姿態,每一次規模性的土地翻動,代表著一種對自然與生態的攪動,也意味著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將要被迫遷移,被迫切斷與土地的關連,那麼「做食人」除了務農之外,還能有什麼未來?還能有什麼未來?

當宜蘭平原的農村被一幢幢歐式或日式建築淹沒時,難到台東美麗的田園景觀也要被如此覆蓋嗎?難道台東還要再出現一個「(並不)美麗灣渡假村」這種龐然大物消除你我在兒時或青澀時期中於杉原海水浴場戲水或愛戀的記憶嗎?台東的農村需要再生,再生工作機會,再生美好的生活環境,再生農民可以想像的未來。 「農村再生條例」不是洪水猛獸,只是需要再對話,無論如何,「農村再生條例細節可以再討論,但是農民改善生活環境的期待不能再拖延。」(2009,黃正德)

台東的「做食人」除了務農之外,還能有什麼未來?我覺得,參與農村再生,「做食人」的未來才有可能被想像。

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聲明書

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聲明書 2009.04.18.

我們堅持政治力不介入NGO組織運作的理念,以務實的作為推動台東的永續發展。這幾年來,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以謹慎務實的態度,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及做好份內工作。我們也謹守政治力不介入民間團體的理念,持續關懷台東的生態、文化及產業的永續發展。

台東美麗的田園景觀不容被破壞電影「單車練習曲」的開始和結束,都出現台東海岸美麗的稻田景觀,那一幕感動了多少台灣人;而縱谷平原上阡陌相連的綠色稻田,和冬天的油麻菜花將大地染上一片黃的畫面,更是台東人引以為傲的田園景觀。
曾幾何時,宜蘭的鄉村亦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相連,現在確是一幢幢高大的別墅矗立,別墅的主人可以享盡周邊的田園風光,卻可以不顧家庭廢水排放對田園環境的汙染。西部兒時的農村景觀已逝,台東美麗的田園景觀不能消失。
農村再生計畫透過農村居民的討論可以來訂定農業生產區、住宅區、生態保護區,這對於農村的永續發展將有很大的助益。台東可以透過「農村再生條例」的實踐,提升農村生活品質,並為下一代保住美麗的農村景觀。

農村是台東打造觀光大縣的基礎發展觀光是台東人長久以來最大的期望,因為我們認為台東這塊美麗的淨土是可以被世界看見的觀光勝地。過去我們地方政府模仿西部積極的策辦各種活動觀光活動,試圖吸引觀光客來台東旅遊,但是效果似乎有限。
我們認為台東要發展觀光產業,應先做好農業的發展規劃,和創造多元美麗的農村景觀,會是發展觀光的基礎。


沒有就業機會,青年人口持續外流,台東的發展困境,亟待解決。台東人口持續外流,這裡優質的生活環境,我們的孩子無權享受,只能在都市裡遙想故鄉的美好。許多人可以侃侃而談台東的未來,可是數十年來台東的發展問題都未能獲得解決,難道我們不該認真的想想辦法?

我們的想法,農村再造工作,台東人責無旁貸,大家一起來。
台東農村問題沒有西部縣市的複雜,台東因長期的被忽略,保住了這片良田景觀,但是卻見農田日益荒蕪,農民凋零。窒息的農村,活化再造工作不能等。

永續學會理事長蘇德銓博士,
在台東農村環境工作25年,深知地方農民的辛苦與無奈,熟悉農業發展的歷史與政策,過去我們在地方默默的推動永續發展的工作,這次我們覺得農村再生條例對台東的未來發展影像甚大,而責無旁貸,也認為台東的農民應該站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更希望關懷農村未來的台東人站出來一起打拼。

卑南鄉宣導農村再生居民意見彙整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一封東台灣再生顧問師的告白

農村再生顧問師陸俊元

筆者於台東現勘時的朋友 攝影陸俊元


沒想到有機會能寫上一篇關於農村發展的文稿,這陣子似乎與農村議題及規劃特別的有緣,但也因緣分讓筆者更深切的體認此議題對於台灣地景空間的重要性,換個角度來說是我們自己希望給自己怎麼樣的生活環境,身為環境的規劃者,過去遊走於台灣的各地從事著區域規劃的工作,對於回到家鄉回到過去滋養我們的土地上,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面對他,東台灣的土是黏的,東台灣的空間氛圍具有無法形容的吸引力,相信這是我們團隊多數人的共識,所以大家才希望能留下來作些什麼,這是我們最初的想法,也是希望這個環境能給我們這群傻子一個機會。

最近農村再生的議題好像非常的火紅,信箱裡每天都會有來自四方的來信,似乎僅停留在支持還是反對的議題上,對筆者而言這些稍顯得複雜些,原因在於身為規劃者的我們理應選擇最好的方式來對待這片土地,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專業來幫助地方幫助農村,所以一項政策的正與反似乎就不是這麼絕對了,關鍵在於執行者的態度;我相信法案推動者的初衷也是如此吧,只是對立與意識形態模糊了焦點,對於地方的居民而言壓力也日與劇增,多數的地方居民也無法理解其中的爭議點,其實地方要的不多只是希望能被關心。

筆者過去十餘年來多生活於台灣西部,回到東部發現因城鄉級距的差異,其中政策執行面更需謹慎,以及衡量地方不同的需求來施予規劃,如果直接問再生的法案適不適用於東部,以顧問師、規劃者、生活者的角度而言是需要的,原因在於上述的城鄉級距的問題,也許過去西部多數農村與全球化接軌的時間相較於東部來的較早,其中的公共建設的比例與西部與東部農村是無法比擬的,慢不見得是壞事,有時慢慢來比較快,有時慢反而替我們多保留下許多值得被保留的環境元素,今天的我們希望能多關注台東,承前段所言,執行者的觀念相較於法案本身來的更為重要,所以身為顧問師的我們更應謹慎的面對環境與人民,也應不斷尋找適合的方式,以上是ㄧ個東台灣子弟對於農村再生的期待。
大坡池攝影 陸俊元

理監事與顧問師聚會

  前幾天,學會在張東福理事經營的一家餐廳召開理監事會議,會後並邀請農村再生顧問師前來聚會。雖然理監事與顧問師之間並不陌生,但黃總幹事幽默的介紹方式,讓現場氣氛很快地熱絡起來。而後,同樣身為顧問師的蘇理事長和黃總幹事與在座理監事說明現階段推動農村再生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指出農村再生政策將是學會長期以來推動地方生活和生態可持續發展願景的契機,他們同時也邀請在座社區文史、社區營造和地政等領域的理監事們共同參與推動工作。經過不斷對話與意見交流之後,部份理監事除了對農村再生政策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之外,對於會務將扎根於農村再生計劃也深感認同。如長年在部落推動社區營造事務的王文賓理長也表達願意投入相關工作的意願,甚至允諾協助顧問師前往達魯瑪克部落進行宣導的工作。而在農改場任職25餘年,深入農民生活的蘇理事長則語重心長地說,農村再生條例細節可以再討論,但是農民改善生活環境的期待不能再拖延。他慷慨激昂地表示,永續學會長期扎根地方公共事務,理解社區居民要的是什麼,此時此刻更不能缺席,在日後推動農村再生的事務上,學會將秉持監督公部門,為農漁民把關,為農漁民看守家園的立場做事。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農村再生宣導活動實錄

對於農村再生,農民充滿期待但也有欵慮,大家藉宣導機會說明白。

村民參與踴躍,好似舉行一場盛會。
東河鄉泰源村民參與農村再生說明會一景(裡頭有海角七號男主角范逸臣的爸爸唷!)

第一場次宣導(4/13 10:30 卑南鄉泰安村文化聚會所)由蘇博擔綱,唷厚!掌聲鼓勵!

農村不能等•農村要再生【連署】網址

請大家告訴大家 
農村不能等•農村要再生【連署】網址
http://59.125.87.211/love_village/sign.asp


4/10 台東分局與顧問師座談會議合影

農村再生,要有信心!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不要讓土地荒廢akabi saloya do sir



不要讓土地荒廢akabi saloya do sir
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執行祕書‧陽美花 2009.04.12

從空中俯瞰台東這片土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田園;再近一點,就可看見一間間用木板或鐵皮簡易搭成的工寮,以及用各式各樣選舉布旗裝置的稻草人。這些地景鮮明刻畫出台東特有的田園景色,卻無法看見經營這片田園的「作食人」與土地之間緊密交織的情感。 

小時候,在記憶中的過年總是溼溼冷冷的天氣,ama(阿美族語,亦指父親) 和ina(阿美族語,亦指母親)會在清晨騎著機車去田裡巡水,因此我們家除了吃年夜飯和發紅包之外,就是等客人上門說聲「恭喜發財」才有過年氣氛。當我再大一點的時候,ama 和ina會在雞鳴之前叫我起床,隨同他們到田間工作,雖然我只有蹲在一旁抓青蛙和蟋蟀的份,但他們彎著身軀在田間插秧或除草或施肥的姿態,能給我一種安心感。在還沒曬穀機器的時代,我也有與ama 和ina在路邊曬股的經驗,我們總是和雨神賽跑,對於邊拉帆布邊小跑步的記憶我相當深刻。後來,ina去世,農田也成為ama感覺ina存在的地方。雖然,我很驕傲從小到大吃的米糧都是父親親手栽種的,但事實上,我與這片土地的關係也僅止於兒時記憶。當今,我們家稻田附近蓋起一棟棟有水有電像歐式建築也有日式風格的農舍;當ama的年紀隨著歲月不斷增長時,我好像無法想像這一片伴我成長的土地還能有什麼未來?



無論如何就是不要讓土地荒廢,沒有種東西的地很快就會死掉了!」家裡的農田,對ama而言,是辛勤耕耘而來的,也是慰藉心靈的地方。我們可以這麼說,雖然土地可以丈量,但是浸潤於土地裡頭的汗水,生長在那塊土地人們的沉甸甸記憶卻是無法稱斤論兩的。當今,反農村再生的撻伐聲如排山倒海而來,試問,究竟誰能真切表達農民的心聲?是專家?是學者?抑或是政府?無論如何,請先聽聽真正在農田工作者的聲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