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台東山村綠色經濟】山村綠色經濟 夢工廠

 文化看見生物多樣性的魅力
台東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到部落裡頭尋找還剩下的小米品種,希望恢復部落過去多元的小米品系,把小米文化保存下來,留下世代的小米語彙與記憶。我們以跨族群及跨區域的方式,用文化的力量及多元生態的魅力,慢慢勾引原住民部落一起參與行動。我們在第一年計畫前期的社區訪談和評估下,邀請海端鄉崁頂部落的Cina SaviTama Ciang布農族夫妻參與。部落型散居社會制度是布農族的特色,布農族沒有頭目文化,是以各家族的長者為主,因此布農族部落的山村計畫,是以家庭式組織為發展模式。以家庭農業生產的馬提亞夫妻有五個孩子,除了農務,夫妻倆也參與社區導覽的工作。去年八月,執行計畫之初,便見夫妻對於布農文化的熱情及熱忱接待遊客的姿態。經過多次討論、測試與調整,我們於該年底和知本老爺酒店合作六人以上預約成行的山村半日遊,體驗狩獵及分享圍繞在小米文化體驗。以布農文化為旅遊內涵,再加上小米生態田,已成功擾動在旁觀望的傳統小米人對山村綠色經濟的想像。


相信綠色經濟是山村的希望
其實,當初在尋找合作對象時,就是希望CinaSaviTama Ciang夫妻從原有的解說,藉由小米生態田,再提升到較為細緻的特色旅遊。經過一年多,像家人的陪伴,Cina SaviTama Ciang對計畫、生態旅遊及小米多元種植等認識,從陌生到熟悉,到現在願意相信綠色經濟是山村的希望。尤其,去年底和知本老爺酒店合作一季的過程,便讓女主人Cina savi有了很深的感受。她說:「因為小旅行,我交到很多外面的好朋友,然後我可以認識與學習不同的族群文化;有客人來,我們也就會比較注重生活環境;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有多一些的收入。」由於,我們經常著新的創意與資訊去家中分享,讓同樣身在旅遊服務業的大女兒-小玲開始對於農業發展有了新的想像。今年五月Cina SaviTama Ciang受邀到屏東文化園區教導舞者學習崁頂部落的布農歌謠,Cina Savi感性的說,雖然一週三天往返屏東很辛苦,但能讓更多人聽見布農族人與大自然共好的聲音,也就值得了,她也很感動這群長期在園區的年輕舞者對自我族群的認同。而在教舞的那段期間,位在屏東的林志忠老師會陪著夫妻倆到「禮納里」部落觀摩,當Cina SaviTama Ciangi看見和自己女兒一樣大的金龍,暢談魯凱文化,自信分享小米的種種,讓夫妻倆更是感慨。Cina Savi私底下常說:「我先生有許多才華,很想傳承給孩子,但孝順的孩子為了分攤家裡的經濟,都寧願選擇外地的工作,」她經常想著,如果孩子可以留在家裡幫忙,會是多麼美好。

青年返鄉,部落希望
九月初,大女兒-小玲正好去屏東,Cina SaviTama Ciang千言萬語要女兒一定要拜訪林志忠老師(台東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協同主持人),請林老師帶他們去「禮納里」找李金龍,聊聊「返鄉」和「回家」的心路歷程。當眼前這位充滿解說自信的金龍,說道自己是因為八八風災而回家,一開始也是無目的幫忙,後來透過自己的努力及許多人的支持,才找到現在可以揮灑自如的空間。最近也和部落青年籌劃「田間生活節」,以市集、音樂會及說小米的故事等系列活動展現部落動能。

以在地資源創造產業是返鄉青年的夢想,更是長者的殷殷期盼,然而社區人才的貧乏、資金缺乏及包裝行銷等問題,只能讓小農停留在一級產業;加上人們汲汲追求社區觀光化,反而覆沒傳統文化的價值,也抺除了根生於泥土中的生活智慧。部落老人家常說,你的手要比你的嘴還勤快,意思是只要肯做,肯定不會餓肚子。小玲將在九月下旬結婚,她暗自決定,婚後在夫家的認可下回家幫忙,讓自己飄盪已久的心,在小米復振的生態及文化保存中,找到安定的力量,也為自己的下一代紮根。

青年是部落的血脈,我們期待打造山村綠色經濟成為部落夢工廠,讓青年的每個夢想,像小米一樣,能在文化的滋養中發芽,在被保護的生態環境中茁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