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台東山村綠色經濟-里山新興】不假手機器人,從小就開始照顧小米,跟小鳥鬪智的小米人!





#在小米田跨年與迎接新年
孩子啊!你爸爸我,像你這樣大的時候就在趕小鳥了,今天晚上看電視跨年就好了,明天小鳥五點起床,你也要在這裡繼續一年的開始。
#氣到給小米蓋布袋
自從vuvu一期小米被千軍萬馬的小鳥吃光光後,真的吃光光!vuvu舉手發誓二期一定要蓋布袋,不是給小鳥蓋布袋,是給小米啦!後來,vuvu喝了小鳥follow米的小米酒以後,很感動,然後用柔軟的心狠狠的說,我也是有留小張小張的小米田給小鳥吃啊!轉身眼球往上,剁腳三次~
#小鳥可以公平一點的吃嗎
妳,還有你,難道不會不好意思嗎?我們在太陽底下辛苦用手除草的時候,你們在哪裡!你可以不要一直吃我家的小米嗎?到底!
#vuvu的葵花寶典
小米出穗,表示人鳥要預備鬪智大戰了!傳統驅趕是用竹竿或大聲喊叫,後來發現叫駡到喉嚨都啞了,小鳥還是慢慢飛漫漫吃,沒有用;第二代發明瓶瓶罐罐燥音器或鳴炮欺敵,小鳥猴子卻躲在下面狠狠的吃,也是沒有用;後來只好找了好幾位有戴安全帽的(假)保全,手持槍桿,不客氣的就是要讓小鳥知道這是別人家的地,小鳥還是視而不見,通通沒有用啦!無論如何,不會有趕盡殺絕的意思,只是要警惕小鳥不要一直吃,麻煩要有良心的吃剛好就的,好嗎?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台東山村綠色經濟】3個太陽2個月亮人才培育縣外見學-3


-縣外見學的第3個太陽2個月亮-

我們在桃源部落Tama Bukun的帶領下,一行人在充滿生態、生活、生產之三生一體的里山生態藝術文化園區以布農族祭槍歌道別,亦為台東山村綠色經濟縣外見學祈求平安豐收。

貢寮里山實踐狸和禾小穀倉
大約是採收一分小米的車程,我們從宜蘭頭城來到新北市的貢寮。因凱達格蘭語中的坑阱kona,音似閩南音槓仔而起名,亦因這裡曾是捕獵野獸的陷阱架設之地而命名。滿臉笑容,迎面而來接待我們的是林紋翠老師,她是推動貢寮和禾水梯田的幕後推手,從耕作到收成到站在第一線,都是由她和在地長者共同推動。她說,貢寮老街上的狸和禾小穀倉,原本是個家庭理髮店,經過許多的努力、林務局和人禾基金會長期協助下,加上田裡經常出現吃田螺與毛蟹的的食蟹獴,才能讓只有10幾戶和禾生產班的小農努力被看見。有別於其他的水梯田,以6~7甲的有限耕地,長者們堅持手工插秧、徒手割稻,這片田地才能呈現生物多樣性,許多水生植物及蜻蜓與豆娘嬉戲在田間。很多年前,居住在這片土地的長者們堅守不用藥、田要有水、只用可下水的機器、一塊田養一鴨信念,這片田才能變成現在的樣貌。其實早期農民使用化肥的量就不多,後來發現有機肥會導致水田的浮油,使蜻蜓羽化失敗;養鴨的效果也不佳,因為牠們會先吃田螺最後才吃草,經歷種種歷程慢慢改變長者的傳統慣習,友善的方式也長出了最適地適種,不怕冷、不受風害的矮小新米品種。林紋翠老師謙虛地說,自己做的不夠多,大部份工作都是長者努力而來的,她能做的僅是努力說這裡的故事。是的,真正的感動故事,正是呈現最真實的故事而已。

雙溪里山實踐厚雨農莊
接著,我們來到用時間換天然酵素的厚雨農莊,在雙溪看見醇厚酵素裡頭自然食物的力量,這是一片被大自然擁抱的農莊,一片跟著山林一起呼吸的農莊。農莊主人,也是山百兩酵素的釀造者-周明奇老師,先以果釀迎冰送給來自台東的我們,人稱周酵長的他說,這是冬天裡的一把火,冬天好像很冷,其實體內反而是燥熱的,吃一口冰降降肚子火,會讓身體順著節氣走。周酵長在柑腳山野鄉里10年生活經驗,他同時也說道,只要掌握食物、忠於自然環境、微生物三個方向,便可以發現食材本身能給予我們的驚喜與感動。永遠不要怕自然,要和自然和平相處,自然會受到大自然的回饋。

◆烏來里山實踐人和自然藝術展演
  慕名來到會讓人忘記時間感的馥蘭朵烏來酒店,隨著人結合自然的藝術展演,縣外見學來到最後一個據點。在這裡,平常忙錄的我們,試著練習體驗學習,品味屬於都會人的生活儀式,就是把時間留給自己,從「棋不語」及「空谷繞」與自我的身心靈對話,時間好像安住在一個第三空間,所有的美好凝結成小米豐收的喜悅,那是一種暗暗感謝祖靈庇佑的欣喜,三天二夜的美好就在此刻打住。

感謝這一路熱誠接待的朋友,我們也將延續保留此行所有的溫暖,回到各自的部落繼續擁抱山村。以前來過台東的朋友都會覺得台東很美,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台東山海經,三天二夜的行程,我們看見不同地方不同族群的朋友,不同男女老少,狠狠用力分享自己對山村美的喟歎,這些是我們要學習,學習說一件自己歡喜,也能感動他人的故事。最後想說,台東山村景物和族人恰如其份的在自己的田地努力著,雖然有時看見的,接觸的並不那麼十分完美,但看起來總是那麼和諧自在,其實這份不完美中的完美,正是小鳥follow米追求的境界,一種隱藏簡單中的不簡單,一種追求質樸與自然和諧的真姿態,耶烈…….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台東山村綠色經濟】3個太陽2個月亮人才培育縣外見學-2


-縣外見學的第2個太陽2個月亮-

宜蘭里山實踐朝陽小鋪
在南澳古樸的街道上,相距500公尺的距離就有二間宮廟,宮廟旁同時設置社區活動中心我們來到為祈求樟腦興業的南澳天后宮旁的朝陽社區發展協會,尋找傳說中的朝陽小舖三朵花。吳秀珠阿姨熱情接待,阮翠瓊姐姐滿臉笑容挽著我們的手細心解說,忙著泡冷飲的素珠姨,就是要將山村裡最好與最美的事務分享給來自台東五個山村的夥伴們。

我們一行人在這個難得出現豔陽,溫暖宜人的南澳小鎮上,聆聽秀珠阿姨及翠瓊姐姐解說秀珠阿姨說,這裡居住的大多都是國寶級的老農夫,家庭後院種植三代家傳的好東西;宮廟前日曬的男女有別咖啡豆,圓形是公,圓扁是母,而傳說中的蘇花古道,就是北從烏石鼻戰備道路約3.2公里處接至南澳朝陽社區天后宮,在地人又稱這條古道為「酒保崎路」,因為過去居民購買日常用品,都必須走古道到蘇澳來購買,秀珠阿姨說,過去這條街更是熱鬧。接著,我們隨著秀珠阿姨及翠瓊姐姐的步伐走進小鎮裡種植筊白筍的濕地,看見清澈見底的小河,見到台東也是滿山遍野的月桃花,秀珠阿姨說,白色花瓣是止血藥,花有消炎、抗菌作用,可用來消炎止血,原來不同族群,也有共同利用民俗植物的經驗!看見努力保存傳統文化、發展無毒農產業、造福山村的努力,小鳥follow米的布農族夥伴也以好歌喉,讚頌一同走在山村綠色經濟的路上的好朋友們,聽得三朵花好開心啊!Tama Bukun說,在迷糊迷糊愛三朵花之前,要趕緊往幸福午餐的下一站,是的,接著我們來到同一條街上,為我們包場的綠色廚房──南澳好糧食堂。

宜蘭里山實踐綠色廚房之美學餐桌體驗
這裡是平日做農,假日做菜的葉品妤堂主的私廚,在分享歷歷在目的生活故事前,先送上專屬小鳥的特餐,這是一份為小鳥follow米量身訂作的午餐:
●洛神花裹堅果的絕配鮮採沙拉。
●淡淡魚香薰陶的山藥排骨湯。
●原鄉糙米飯。
●走地雞的紹興酒香糖心蛋。
●馬告煎馬加魚。
●綿密花生米香豆腐。

有沒有流口水!這份套餐完全是產地餐桌零距離,最遠的食材騎腳踏車就到了,僅在咫尺南澳漁港,最近的食材在數步抵達的後方無農藥、化肥的堂主田園裡。這一片田種植高達450種作物,包含樹豆、網室芥菜、蘿蔔、山藥、龍葵、芳香萬壽菊、野生小蕃茄的多樣性作物,葉堂說,刺蔥透光看,洞越大越多,味道會比較濃烈;蘿蔔田中間挖洞,放入生廚餘,慢慢分解讓根吸收,就會長得好,是的,你如何用心對待土地,土地也會反饋給你,原來我們都在做一樣的事。堂主還說,生活如果沒有經驗沒有體驗和嘗試,就不會有學習和收穫.見到葉堂主有點相見恨晚的港覺,但時間有限,小鳥follow米夥伴仍以好歌聲讚頌葉堂主分享的一切,以及分享從各山村帶來的好禮物,分享我們在台東的美好。葉堂主歸去來兮南澳夢,《不早不晚的耕廚生活》的著作分享,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姿態,讓人覺得有夢真好。

宜蘭里山實踐參訪螃蟹博物館
螃蟹一呀爪八個,兩頭尖尖這麼大個,眼一擠呀,脖一縮,爬呀爬呀,來到被大自然懷抱的都會桃花源-里山生態藝術文化園之螃蟹博物館。說到螃蟹,就要回味一下熟悉的童謠,提到螃蟹,就想來一頓美味的蟹肉大餐,但是對於螃蟹的演變、種類、習性和相關知識知多少?你知道全世界的毒蟹有25種,台灣都有找到嗎?第一隻螃蟹叫做真綿蟹?螃蟹的祖先是龍蝦?921龜山島震出真實活過的最大螃蟹待過螃蟹博物館?!螃蟹具自割的自衛功能,而且以步足內側的纖毛感應震動代替沒有的聽覺?

秋蓮姐像海綿綿密般的螃蟹專業,聽得我們好想吃螃蟹啊!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台東山村綠色經濟】3個太陽2個月亮人才培育縣外見學-1



-創見不忘獨見,讓故事裹上美裝-
拜訪北台灣和土地友好的里山故事,探索阿美族人在哈拉你的里山生活,
邂逅在山海生活間大南澳族群的里山浪漫,相遇貢寮雙溪都會人重拾共好農耕的隱村歲月,美好豐盛的里山行,邀請堅持與土地共好共生的你。此行融合老中青三代的小鳥follow米夥伴,「究竟是命運捉弄,亦或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縣外見學的第1個太陽第1個月亮

歡迎來到海拔300公尺花蓮富里鄉的豐南社區,
傳說中的「吉拉米代」原來是成功阿美和卓溪布農族的獵場,直到清末阿美族人來到這裡,往下扎根,看到櫸木的大樹根可以當橋樑行走的時候,就決定留在這裡,然後以Cilamitay來命名部落。把你的身體拿過來!
這是吉拉米代王牌解說員-雅各與低調小地主馬四和我們的第一次哈拉。
好的!
我們的第一站來到北方面積約1040公頃「吉哈拉艾(Ciharaay)」文化景觀區,
哈拉(Hara),以台灣特有種魚類:台東間爬岩鰍、日本禿頭鯊命名,在唯一水泉-石厝溝溪源源不絕的滋潤下,祖先以猴子工法鑿起聚落生活與文化橋樑的「百年水圳」,布農族有會走路的樹,我們Cilamitay阿美族有會走路的水啦!只要你見識過海岸山脈滲出會走路的水,就知道長1公里12公尺的水圳是如何彎來彎去滋養Cilamitay部落族人的生命與麻荖漏山丘上的天空梯田。蛤!原來他們會吃蝌蚪?!癩蝦蟆的蝌蚪還要看體質才能吃?白天是獼猴、晚上是山豬造就水稻田零散的孔洞。水圳的水路6吋搭配6分地,這是Cilamitay部落阿美族人於大自然共生共榮的生活大小事。把你的身體拿過來!第二次。
好的!
眺望完山谷、佇足過最重要的水源頭-鱉溪、經過吉拉米代跳舞會場,來到人工穿鑿山洞前中華民國55年拓寬的石門橋,左右相擁著清幽的小天祥與險峻石壁上綴飾的水圳智慧,橋面中間的裂縫象徵台灣與日本兩時期的修建,建橋的原料居然沒有鋼筋?原來經過飯麥石的水這麼神!想品嘗產米第二名的米香與因偷飯而命名的捏捏飯?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從無到有,並在2016年得過永續旅遊熱點、上過fashion shop雜誌的遊程是如何辦到的嗎?用原住民的笑容,找到我們為什麼在這的理由,來到吉拉米代喝一杯溫暖的香蘭紅茶,透過美食縮短餐桌與農田的距離,走訪一趟部落遊程,壯闊的美將盡收眼底!

日出而作,日落而「習」,我們在日落後快趕在閉園前進行一個小時的精簡學習,
我們來聽「紙說」一段宜蘭五結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歷史故事。這裡是1935年肇建的中興紙廠,從昭和10年的「臺灣興業株式會社」到國營的「台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以簡單的甘蔗廢渣與鬼茫開始跳躍至全台最大、東南亞第一的歷程。民國90年不敵國際紙價與經濟波動,經過13年的休煉,宜蘭政府運用文創與育成向下紮根,開啟中興老廠房重生的新生機,聽郭先生解說那段紙場管理者用心對待員工眷屬,提供百分百福利的幸福故事,由然心生的羡慕。

第一天實地走訪「人與土地」的實踐故事,融合美學與創見,老調活出新味的案例,感動台東來的小鳥們,溫暖台東小鳥follow米,默默耕耘的「里山行」,只堅持,終會被看見的。